发布时间:2018-07-27  阅读次数:6253

       为传递母校情怀、凝聚校友力量,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全方面合作,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大力推进2018年国家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翼计划”暑期就业实践活动。2018年7月,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学工办老师朱勇带领徐圆融、王梦娴、江永利、张镇川等9名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以走访、参观、座谈的形式,赴四川、贵州两省,10天时间途径彭州、成都、泸州、茅台、遵义、湄潭、凤冈等地探望并采访优秀校友,在用人单位参观学习。活动得到了学校就业中心的大力支持,所到之处受到了校友们的热烈欢迎。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走访彭州市丹景山镇

 

 

       丹景山镇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一批百镇试点镇。在灾后重建中,丹景山镇旅游资源开发也将突出“乡村旅游、山地旅游”等资源优势,抓好“牡丹之乡、宗教文化、地质奇观、古蜀文化”等资源特色,大力建设新丹景山镇。

       7月12日上午,在丹景山镇镇长邹朝迎校友的陪伴下,实践团参观了丹景山镇政府机关。邹朝迎校友与镇党委书记袁熙玉、镇人大主席杨先海、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德志、镇党委副书记汪明波、镇人大副主席陈瑾一道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丹景山镇目前主要的经济发展定位和整体发展规划。邹朝迎校友还向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抗震救灾的经历,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到在大灾面前,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随后,邹朝迎校友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考察了丹景山“盛世牡丹苑”。彭州种牡丹始于唐代,迄今有上千年历史。宋代诗人陆游曾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牡丹以野趣之美和“花大盈尺”的富贵之姿取胜,彭州也与洛阳、常熟、菏泽并称为中国四大牡丹观赏基地,丹景山本地牡丹记录在册有1000余种,而目前能培育出的仅有数十种。在考察丹景山牡丹经济价值开发的产业园区中,邹朝迎校友更是表示求贤若渴的态度,急切渴求相关植物专业人才参与到牡丹品种的培育进程中来”。

       下午,实践团考察了四川省小康示范先进村——丹景山镇宝山村。在讲解员耐心而详细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宝山村是一个走集体致富之路的先进典型。他们在党的十五大代表、村党委书记贾正方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战天斗地、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终于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们意识到农村要发展,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在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上,村党委一班人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牢把握本地特色,突出做好特色旅游这篇大文章。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和探索,他们把“回龙沟生态旅游之旅、宝山温泉之旅、宝山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旅”作为旅游形象的准确定位,源源不断吸引大批游客,使旅游业不断成长壮大。

最后,邹朝迎校友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中西部建设当中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参观汶川地震遗址

 

 

       7月13日,为了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体会汶川同胞当年经历的磨难,我们来到了彭州市三大地震遗址之一的“小鱼洞大桥遗址”,小鱼洞大桥是彭州市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银厂沟、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地处断裂带,小鱼洞大桥垮塌成“W”形,如今桥下河流干涸,场面凄凉,让实践团成员充分的感受到当年地震的严重。如今小鱼洞大桥附近的建筑,公路已经基本重建,这代表着我们全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态度,但小鱼洞大桥遗址将作为代表汶川大地震灾情险重的遗址,永远警醒我们,让我们不忘过去,让我们永远记住汶川大地震受苦受难的四川同胞。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走访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生科学院是西南民族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6个本科专业;有畜牧学与兽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及兽医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在校硕士生200余名,在校本科生1600余名。

       7月14日上午,在吉文汇校友的联络安排下,实践团成员与西南民族大学生科学院师生举行了一场就业交流座谈会。座谈会在西南民族大学生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龙章新的欢迎致辞下拉开序幕,龙副书记详细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办校初衷,生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西南民族大学生科学院就业指导辅导员也介绍了近三年学院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比率、就业方向等方面的情况。农生学院朱勇老师也从农生学院专业设置和职业发展以及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和任务做了简要介绍。随后,双方就农学学生面对的就业困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龙副书记向农生学院发出邀请,欢迎有志青年到祖国中西部服务工作。

       会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对在西南民族大学辛勤耕耘为祖国川贵藏地区输送人才的老师们、奔赴基层推动社会进步的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表示要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尽早提上日程,做对社会有用的青年!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在泸州

 

 

       泸州市又被称为“酒城”,泸州老窖作为以明清时期的古老酿酒作坊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将数千年的酿酒工艺浓缩为十六字:“培坛入窖、固态发酵、脂化老熟、泥窖生香”。同时,公司秉承“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努力把泸州老窖建成全球酒类市场中的航空母舰,形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型现代企业,追求“在中国灿烂名酒文化熏陶中,全人类共享幸福美满的生活”。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拜访了泸州市开发区管委会林叶校友与内江市纪委杨昊校友,两位校友就自己就业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工作经验等方面分别向成员们进行了介绍。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学长们为榜样,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下午,在校友们的陪同下,实践团成员参观考察了泸州老窖基地,就泸州老窖的发展历史、酿造工艺及企业精神进行了学习。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纷纷感叹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食品专业同学也对泸州老窖酿造工艺的严谨与细致表示赞叹。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走访贵州茅台集团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沿赤水河向上游而建的茅台集团,在龙薇运校友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包装车间,茅台酒的整个包装环节基本由人工完成,工人大部分为学历不高的当地人。人工包装不仅不如机器包装精密,还会大大提高成本,但茅台集团厚重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更愿意来造福当地百姓。实践团成员们都为茅台集团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感动。

       而整个茅台文化园,从酒的文化起源到茅台酿造工艺以及茅台的企业发展进行了丰富的展示。茅台酒所用原料均为有机食品,对原料会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查,并一直采用古法酿制,整个工艺过程在行业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随后我们进入茅台集团技术中心第二实验室进行参观。作为国酒标杆,茅台集团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并前沿。实验室主任赵振宇介绍说,目前整个实验室主要是对茅台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希望找到各种酿造环节与成分之间的关系。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回忆长征路”

       7月16日与7月17日下午,实践团全体成员分别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及遵义会议会址,重温历史,回忆红军艰险长征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颂扬革命精神。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我们先后了解了“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五个篇章,共同追忆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不易,也体会到了“四渡赤水”的重要意义。在遵义会议会址,实践团全体党员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通过观看视频、浏览图片资料和讲解员讲解,大家重温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聆听了在漫漫长征路上红军所经受各种严峻考验的故事,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与烟草

       7月18日上午,农生学院暑期就业实践团与湄潭复烤厂开展了“2018年中华之巅”党建联建活动。党建活动在上海烟草集团采购中心陈健校友的欢迎词中拉开序幕,随后湄潭复烤厂厂长江家洪介绍了中国烟草的现状,中国烟草98.8%的高税率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听完介绍,表示对烟草行业有了新的认知。最后,陈健校友组织大家参观了烟草复烤车间,了解复烤工艺。下午,在陈健校友及复烤厂领导的陪同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烟草种植及初烤基地。一个种植烟草30年的烟农激动地表示,烟草培养出了他们家的五个大学生,他很感谢国家和政府给予的机会。

 

 

 

 

农生学院就业实践团与茶叶

       7月19日,实践团参观了凤冈仙人岭锌硒茶叶公司。由于仙人岭土地富含锌硒,常年凤树掩茶荫,润育了富锌富硒有机茶叶,“凤冈锌硒茶”被全国知名茶叶专家们赞誉为锌硒同聚的“稀有神奇之茶”,并以“锌、硒、有机”三合一的独特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营养保健第一茶”。在总经理陪同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制茶车间,了解制茶工艺。随后,实践团走进茶园,实践体验了茶游一体的发展项目。

 

 

       短短九天,行程数千公里,虽行程满满,步履匆匆,但实践团成员却累并快乐着。每一个目的地都是一次学习,每一个行程都是一种成长。同学们读惯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学习更让大家受益匪浅。校友们的对母校的深情表白,对实践团成员们的倾情分享让每一次的相聚都显得短暂而珍贵。本次暑期就业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有效鼓励和引导我校毕业生赴中西部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就业和发展。

 

撰稿:王梦娴、鲁飞凤、龙志远、江永利、王蒙

摄影:徐圆融、张镇川、高珊

2018年7月25日

Copyright 2016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访问旧版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电话:021 - 34205866 备案:沪交ICP备20101025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